2012年1月10日

失眠新療法

失眠新療法
30001.jpg  
30002.jpg    

失眠會影響白天的工作與活動,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十分困擾。一般人有了失眠問題,到醫院或診所就診拿了安眠藥,似乎很容易暫時解決目前的困擾。但是如果沒有在短期內儘快找出真正造成失眠的原因,一直靠安眠藥入睡,當嘗試停藥時,會發現如果不吃藥就無法入睡,變成依賴性,甚至藥量越吃越重。

大多數的急性失眠來自於壓力所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而慢性失眠更是壓力荷爾蒙內分泌系統也失調了。如果沒有將這兩個失去平衡的系統調整回來,只是靠安眠藥睡覺,只是治標而已。安眠藥作用在大腦,長期服用多少會產生副作用,記憶力、判斷力變差,白天精神不濟,甚至藥物用量越來越大才能維持足夠的睡眠。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根本解決失眠問題的整合性新療法,可以直接調整失調的自律神經及改善失眠問題,如果有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也可以一併處理,是不想一直靠藥物治療(只是控制,非治療)患者的新選擇,也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新療法。

[媒體報導]

物理性治療的新嘗試 找出神經點 貼片助好眠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2008年1月封面故事)

在睡眠障礙的臨床治療中,認知行為治療的重要性仍屬難以撼動,近來逐漸有輔助性療法被提出,功能在教導病人放鬆,排解壓力,一覺好眠。

相應神經療法(逆行性神經療法)的提出者光點診所院長黃忠信解釋,這種療法是利用人體神經與神經之間的調節關係來達到治療效果,推測部分作用是透過體表交感神經反射的作用,達到改善各組織器官功能失調的問題。適應症包括各種與神經和血液循環有關的疾病。

在他接觸的案例中,仍以「失眠患者」最多,睡不好的最廣泛原因乃是壓力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又合併其他生理問題,例如焦慮造成胸悶、心悸等。

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失眠症即適用這種療法,黃忠信解釋,療程一開始需先依照病患主述的症狀,判斷在十二組神經中是哪幾組神經有失調的現象,找出相關的體表的神經點,用脈頻共震的儀器,產生一種特殊的神經波,從體表傳輸到中樞神經,進而調整失調部位的交感神經的活性。

治療過程需在體表神經點貼上貼片,貼片外接到儀器,儀器發射的波從不同的點去調整交感神經的活性回到正常值。波的大小會控制在人體能承受負荷的範圍內,會有麻麻的感覺,不會不舒服,可同時閱報或從事其他靜態活動。黃忠信解釋,這種物理性治療,是把失調的自律神經調回正常,壓力隨之減輕,自律神經恢復狀況好,生理回到良性循環,失眠症狀就會解除。而療程時間是看病狀的嚴重度,普通是一周三次,每隔一天做一次最理想,一次五十分鐘,持續接受一到二個月,慢慢把身體的機能調整回到正常。可與藥物治療同步進行,透過療程也會有減輕對藥物倚賴的效果。

但是這種療法,不建議癌症患者或心臟裝有調節器的患者來做,因為危險性與風險都較一般人高。

黃忠信強調,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逆行性神經療法)是經由神經調節使它根本性地恢復正常,可局部性治療有問題的部位。而不影響其他不相干的部位。除了失眠,治療過程中也會找到其他病症,跟血液循環有關的症狀可在同個療程中一併得到改善,因為刺激神經,讓血管擴張,肌肉放鬆,血液循環改善,疼痛物質被帶走,疼痛減輕,神經於是得到放鬆。

這種物理性治療在國內外仍屬全新的觀念跟理論,黃忠信算是第一人,他說,目前仍在臨床研究階段,它的作用機轉,例如神經是如何傳導的?傳了之後發生哪些變化過程?仍有待更多結果數據證實。

失眠是因精神過度緊張或興奮所引起的一種睡眠障礙,常見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工作者多於體力勞動者,與患者的體質、個性、工作環境、生活規律及情緒變化有關。

造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官能症、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貧血、慢性胃痛、慢性胃腸炎、慢性膽道疾病,月經過多及更年期綜合症等。

患者常抱怨入睡困難,或睡中易夢,醒後難以再睡,甚至徹夜不眠,常伴有頭痛、頭暈、多夢、健忘、心悸、心急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及精神不振等現象,尤其A型血型的罹患機率更是高於一般人。

就中醫觀點,失眠發生的病灶雖在大腦,但其發病卻與心、肝、脾、腎有關,發病原因大多由於情緒抑鬱,用腦過度,精神緊張或久病之後,體質虛弱,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寧而引發此病。屬中醫「不寐」、「目不暝」、及「鬱症」等病症。

失眠的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虛症是因心脾肝腎功能失調,氣血不足,腦部失養所引起;實症則為肝鬱化火、痰熱內阻等病理上的產物,擾亂頭竅而導致。虛症宜益氣安神,健脾養腦,滋降涼血;實症宜清瀉肝火、行滯解鬱、利氣化痰、辯證時應據此原則,才能掌握正確治療方向。

臨床上,治療此病,常以「安神湯」為主,再視個人症狀調整。此外,平日可用百合八十克、蓮子八十克、桂圓四十克、大棗四十克,煮成茶飲或針刺大椎、百會、胃俞、肝俞、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安眠等穴,以幫助療效。

對於失眠病患,除了藥物的控制、治療之外,也要提醒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少煩心、恐懼、減少壓力、消除緊張、同時少吃辛辣的食品、戒除菸酒、謹慎使用安眠藥物,尤其晚上睡覺前,不宜大量飲水、運動,少思考,避免濃茶、咖啡等,以免影響睡眠。

門診發現,這類補腦寧心,鎮靜安神的中藥,有調整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使睡眠深沉,延長睡眠時間,對失眠不僅有療效,復發率低,且藥物安全及溫和。至於嚴重性失眠,宜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較佳。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Facebook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