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街之城
將軍澳住耐咗,你就會連北韓都住得。」經常運用奇怪比喻的髮型師剪到半路忽然爆出這麼一句,我啞然失笑。「真㗎!佢要你點行就點行,去邊買嘢就去邊買嘢,都係百佳惠康啦,你買慣咗就唔覺有問題。每日返工經過同一條天橋駁商場然後去港鐵站,放工返去就瞓覺。」他住在寶琳有十年,除了自己屋苑商場和港鐵站外,極少踏足將軍澳其他地方。「反正度度都一樣,都係商場。」
▲圖:無街之城
就這樣啟發了我,今期暫且把目光放到將軍澳這個著名的「無街之城」。如果「街知巷聞」這主題源於我們對老街小巷間種種人情故事和風物景致的珍惜,不若看看最極端的例子──無街可行的地方,人們的生活又會是何種模樣?
將軍澳原本山勢陡峭,現時見到的平地絕大部分由填海得來,令此處新市鎮儼如白紙一張任由發揮。政府規劃大綱由1983年預計容納17.5萬人,逐步將目標調升至1988年版本的45萬人,同年首批居民入住最早發展的寶琳區。地鐵將軍澳線則由1990年代初開始研究,雖然2002年才落成通車,但其間的建設已依據未來鐵路站位置為中心,形成寶琳、坑口、將軍澳、調景嶺幾個分區聚落。
居民在半空中穿梭,街道生活幾不存在
每個鐵路站均被極高密度的樓宇群圍繞,屋苑以巨型商場為基座,商場與商場間以天橋接駁,四通八達,居民都在半空中穿梭。地面是屬於車輛的,要不是數條行車線的寬闊大路,車流急速又往往要在屋苑外圍兜大圈;要不就是在幾個商場基座的夾縫間穿插,吃盡汽車廢氣又難見日光,實在不好走。街道生活這裏幾不存在。
細心留意,將軍澳區內處處保安員巡視、清潔工和園丁埋頭苦幹,無時無刻把城市外觀維持在各種秩序控制之下,沒有一處能免於被規劃和管理。結合地產財團壟斷,就變成各處的規劃管理都用上同一邏輯,被允許出現的都是那批熟口熟面的連鎖店,有選擇跟沒選擇一樣;花草樹木都是政府規定的幾款,井然有序,卻失去天然環境中活潑多樣的生機。
我能夠理解那種有形無形的被操控感為何令人聯想到北韓,尤其兩者都在營造《我們最幸福》的幻覺;分別是,北韓以政治壓迫的方式,而這裏則隱藏在消費享樂背後。一切都設計好了,乘搭鐵路半小時就可把人送到商業區上班賺錢,賺到了錢便買樓供樓和購物,由居屋到上千萬的「豪宅」展示着上車然後樓換樓的置業夢;每天上下班必經受商場裏各式品牌的招搖引誘,廣告櫥窗堆砌幸福想像,花了錢借了貸,翌日就更不能不乖乖上班賺錢還款。
然而要逃出這個陷阱還是遠比脫離北韓輕易。只要掙脫一點的慣性和貪方便之心,步下天橋,腳踏回實地上,將軍澳邊緣和一些縫縫隙隙間,居民自有他們的秘密小園地;再是不夠的話,郊野公園步行即至,小巴十分鐘內可抵西貢市中心,都值得他們津津樂道。本區或許沒有最美好的,但無論鬧市繁華還是自然風光都近在咫尺,大概是將軍澳人縱談不上熱愛又不至於對這裏太多抱怨的原因。
▲圖:無街之城
a. 文曲里公園 牆內有牆
花1.3億元打造,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怪公園;最具將軍澳特色的是圍牆處處,為何連公園都要圍起來?園內休憩者不能望街,街上經過的人不能望公園裏的花草樹木。還未夠,原來牆內有牆,我們忽然發現裏頭有個草地滾球場,又被高高的圍牆圈起來,我們只能透過這怪怪的仿中式窗花窺看裏面進行的傳統英式運動。好不容易發現入口閘門,正想進去觀賽,立刻有保安員殺出,說無book場不准入內。噢,玩球都要專心到與外界隔絕,何苦。
b. 坑口站 連理街不是街
Street in the sky原是某些建築學說的理想,但在將軍澳實踐的結果顯然不如人意。無街可行的困局,似乎連發展商都隱隱感到不妥。坑口站連接東港城、海悅豪園及南豐廣場的長廊型港鐵商場被命名為「連理街」,2005年開幕時着意引入類似街道元素,開了一些小食店、篤魚蛋的舖頭。但發展至今,原先稍似街舖的小店都相繼結業,唯一留下的「貢茶」始終是連鎖店,連理街面貌已變得跟其他將軍澳商場無甚不同了。
為換取更大地積比、又可托高樓宇增加有景觀單位數目,地產商最熱中替政府興建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然而在鐵路交通為主的將軍澳,根本用不着那麼多大型車站,居民就在荒廢空間打羽毛球。最近運輸署和新巴建議未來3月全面取消將軍澳過海巴士線,交通需求勢受港鐵壟斷,可預期這些巴士站將更形冷清,地面上行人也會更稀少了。
權力操控最愛以正面價值和「為你好」之名包裝。Sampson說見到這個「健康城市將軍澳」的牌總令他好不安,「唔明點解我哋要住喺一個『健康城市』囉」。其實將軍澳又怎樣談得上健康城市呢?不說建築規劃對生活和心靈的異化,光是旁邊幾個新舊堆填區已是非常具體的健康威脅。貫穿區內的主路美其名為「環保大道」,實則為垃圾車來往堆填區的路線,沙塵滾滾,又傳來垃圾氣味。不過,聽說近年區內垃圾味稍有改善,記者兩次走訪該區,並無嗅到異味,居民相信是建了「日出康城」後擋住了部分垃圾味,這倒是首次聽聞屏風樓還有好處。
c. 常寧遊樂場 大橋壓頂
以車輛交通為先的規劃思維在香港隨處可見,主幹道劃好了,其他用途的建設才想辦法配合。這公園被環型高架路硬生生穿插而過,坐在長椅上可觀賞車輛氹氹轉,就像置身模型車賽道中央,只不過人車的大小比例倒轉了,實在是世界級的怪異設計。
d. 坑口村 驚喜美食解悶
從厚德邨向山步行即至,亦有小巴到達。入口一排村屋地舖都是食店,數家地道小炒、東南亞菜、西餐廳,有排檔也有冷氣座位,是被連鎖食店弄得厭悶非常的將軍澳人尋味好去處。作為將軍澳最早建立的村落,卻有間區內聞名的扒房Lardos Steak House,實是有趣對比。是日牛扒癮起小店卻滿座,於是過了旁邊La Piazza意大利菜照點牛扒餐,賣相簡單,牛肉質感、味道、生熟度都恰到好處,連餐包、頭盤蝦沙律和餐茶盛惠78元,滿足!
e. 河口看「海」 難得唞啖氣
將軍澳原有長長海岸線,但由調景嶺至百勝角全被鐵網圍板封住,除非從高樓眺望,走在地面完全看不到海岸風景。將軍澳站與坑口站兩堆樓宇群之間,有一窄長的無建築地帶,由高架路、隧道、單車徑交叉連接,從一隱蔽隧道穿過去別有洞天,一個小小的河口位給予居民全區唯一親近水邊的機會,除了幾名釣魚客外,住在坑口的城市規劃研究生Sampson說,這裏經常有人或坐或站,就那樣各自挨着欄杆呆看水面,但其實又沒什麼好望的,可能太悶吧。也不失為一幅獨特的本區生活圖景。
f. 寶盈花園 僅餘街道生活
Sampson自初中起舉家遷入坑口,現是個城市規劃研究生。熱愛尋味,將軍澳倒模商場內卻連間像樣的茶餐廳也沒有。「本來有間厚德茶餐廳是坑口之寶,但領匯將厚德商場變晒元氣壽司、Pokka café;餘下最草根的南豐廣場最近也被領匯買了然後大變身,太興的味道根本不像樣,現在想喝杯正常的奶茶最近都要行到寶盈花園。」這類私人參建居屋,店舖是沿街的設計,而非集中在商場內;餐廳麵檔、士多仔、五金雜貨店,不用裝修得很規整,保存了一點生活氣息與人味。
時值中午學校放飯,Sampson好奇詢問一群中學生平常到哪裏進膳,有男生指指前面幾個大商場,說會吃KFC和越南菜;「那這些呢?」Sampson指指旁邊的街舖,男生想也不想,「唔會喎,呢啲茶餐廳嚟㗎嘛。」Sampson半帶無奈笑說,「所以我又覺得,無街對於好多人來說未必是問題,可能佢哋覺得無百佳才是問題。」連鎖店出現與新一代的口味變化,又是雞先蛋先的老問題。
keyword: 無街之城
▼無街之城 相關影片: